秋雨后的清晨,涌鑫35kV架空線路上,榆神電力公司安裝檢修試驗中心班長王丙辰蹲在沙地上調試無人機,指尖的沙粒被雨水浸得發潮。他把黑色無人機放在平整的沙蒿叢旁,機身貼了層防沙膜——這是礦區巡線的“新搭檔”,能飛到桿塔頂端拍絕緣子,比肉眼看得更清。
“小董,把望遠鏡調好焦距,先看導線接頭。”王丙辰的聲音裹著沙風傳來,身后的董偉松趕緊舉起望遠鏡。雨后的沙路軟得陷腳,兩人的工具包斜挎在肩上,里面裝著無人機遙控器、望遠鏡、紅外測溫儀,還有一疊礦區線路分布圖。 走到23號塔下,王丙辰按下無人機遙控器的起飛鍵,無人機緩緩升空,屏幕上很快出現桿塔頂端的畫面。“看絕緣子有沒有裂紋,導線有沒有磨損。”王丙辰盯著屏幕,手指在遙控器上微調方向,董偉松則舉著望遠鏡同步觀察,不時在巡檢本上記錄:“23號塔,絕緣子表面潔凈,無閃絡痕跡。” 突然,無人機屏幕里閃過一道異常反光。王丙辰立刻暫停飛行,讓無人機懸停在桿塔側面:“小董,用望遠鏡看絕緣子串最下面那片,是不是有個小缺口?”董偉松趕緊調整焦距,眼睛緊緊貼在鏡筒上:“好像有!但不太清楚……”王丙辰操控無人機慢慢靠近,鏡頭放大后,兩人松了口氣——是雨水沾在絕緣子上的反光,不是裂紋。“礦區風沙大,絕緣子容易積塵,秋雨一淋就容易看錯,得用無人機和望遠鏡雙核對。”王丙辰說著,記錄“絕緣子正常”。 正午時分,沙霧散盡,兩人回到車內吃盒飯。董偉松看見師傅翻出手機里的照片——那是去年秋檢時,無人機正在高空巡檢線路。“你看,它連絕緣子上的細微缺陷都能捕捉。”王丙辰指著照片說,“靠它定位隱患,效率高多了。” 返回變電站時,天色已晚。王丙辰點開微信視頻,女兒舉著一幅畫有無人機和橙色雨衣的畫作問道:“爸爸什么時候回家?”他柔聲回應:“下周就回,要乖乖的。”掛斷視頻后,他眼角還帶著笑意。 窗外的雨又開始淅淅瀝瀝地下,礦區的井口燈光卻一盞盞亮了起來。電力人的秋,藏在無人機的鏡頭里,藏在望遠鏡的視野中,藏在每一次數據核對、每一次設備調試里。從酷暑到秋涼,他們跟著線路走,迎著沙雨上。“巡線路連著礦區生產”,不是一句空話——那運轉的采煤機、明亮的井口燈、礦工宿舍的燈光,都是他們一步一步走出來的安心。



榆北公眾號
榆北視頻號
榆北抖音號